“我打你”VS“我爱你”
- jing1009815712
- Oct 15
- 2 min read
Updated: Oct 16

最近班级的几个小男生,不知道从哪里学习到了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话:“我打你!“ 运用的场景通常都是在不能如愿的时候表达,尽管雷声大,雨点小,但传播速度非常的快。2岁的大头宝宝宸宸很快就学会了,比如他想要玩什么,但别人在玩,他说可以一起玩吗被拒绝,或者两人同时想要争一个东西,或者遭遇了别的什么挫折,他就会说:“我打你!”
这天中午午饭后,他因为想要和弟弟在同一个攀爬架上骑着,被弟弟拒绝了,于是又来一句:“我打你!”可弟弟也不甘示弱的说:“我打你!”眼看着“冲突要升级了,Lily悄悄给宸宸出主意说:“你说我爱你,弟弟!” 宸宸眨巴着大眼睛,虽然可能还不完全理解,但他转向弟弟,奶声奶气地照做了: “弟弟,我爱你...”这突如其来的“温柔一击”让弟弟愣了一下,他反应也很快,回道:“我不爱你!”宸宸的脸色马上又要晴转阴了,Lily 对弟弟说:“没关系,你不爱我,可是我爱你呀, 我一直一直爱你...”弟弟被一种“这怎么回事”的迷糊笑容取代,宸宸也笑了起来,一场小小的风波,在笑声中化解了。
下午陆续家接后的户外活动,幼儿园院子里只有他们三个在玩了, Lily听到宸宸在说:“我打你!” 原来是宸宸也想要进轮胎屋,弟弟推他不让进。Lily 走过去说:“宸宸,你还记得Lily今天和你说的那个话了吗?” 宸宸马上想了起来说:“弟弟,我爱你!” 弟弟没说话,他接着说:”弟弟,我好爱好爱你哦...” (创造升级啦!)这动人的一幕感染了旁边的睿宝,他也跟着说:“我也好爱好爱你哦!”我也赶紧加入这个爱的告白团: “弟弟,我也好爱好爱你哦!” 被温暖包围的弟弟,不好意思地笑了,欣然接受了大家的善意。宸宸也放松了下来,笑着和睿宝说起话来。
没过多久,三个小伙伴又玩到了一起。
一点小小的观察与思考
1\“狠话”背后是未满足的需求。 当孩子说“我打你”时,他真正想表达的往往是“我很生气”、“我很着急”或者“我想和你玩”。
2\我们可以做孩子的“社交翻译官”。 直接禁止不如提供“替代方案”。当我们用游戏化、充满爱意的方式去引导时,孩子会非常愿意模仿和学习,因为他们天生渴望连接,而不是冲突。


